其實對於暴政,即使人民手無寸鐵,也會肉搏求生。

正值「賽德克.巴萊」的電影獲重視,台南也有一部抗暴史「?吧哖事件」,文化單位應該重新檢視該事件遭到國家工具的濫用,讓事件回復該有的面貌。

文明和野蠻之間,不必然就是族群高下之分,也不全然得屈就。

美國政治學者杭亭頓在《誰是美國人》一書中,曾引用歷史學家所言:「沒有一個民族是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之下產生…也沒有任何一個具備自我意識的社群,可以在沒有武裝衝突或面臨武裝衝突的威脅下,以嶄新和獨立的姿態,佇立於世界舞台。」

簡單地說,在任何一個民族認同的過程中,多數的國家是用武力來建立的。顯見戰爭是用血淚書寫的歷史。

台灣抗暴的過程,不代表只是反日,而是反對任何以暴力施加於人民身上的統治者。

台南發生在一九一五年的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、?吧哖事件或玉井事件;當時余清芳藉著「王爺公」信仰來推展其理念,才有台南俚語中「余清芳害死王爺公」傳說。

台南在追逐城市認同與光榮的過程中,也該要回首去探望歷史所留下來深淺不一的足跡,盡可能地回復事件原貌,在沒有政治框架的壓力下,梳理出真實的聲音。(趙卿惠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tr36518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